某精细化工企业生产医药中间体,反应釜、蒸馏塔等工序排放高浓度有机废气,主要成分为甲苯、乙酸乙酯、丙酮等,废气风量约 5000 m³/h,VOCs 浓度达 8000 mg/m³,具有易燃易爆、气味刺鼻等特点。原直接排放不仅污染环境,还存在安全隐患,企业需满足《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》(GB 16297-1996)及地方 VOCs 排放标准(排放浓度≤50 mg/m³)。
预处理:
深度处理:
去除效率:VOCs 总去除率≥98%,排放浓度稳定在 20-30 mg/m³,远低于标准限值。
经济效益:年回收溶剂约 500 吨,产值达 300 万元;RCO 装置热回收率 80%,降低能耗成本 40%。
环境效益:无二次污染,厂区周边异味消除,安全风险显著降低。
某包装印刷企业采用溶剂型油墨,印刷及烘干工序排放高浓度废气,风量 20000 m³/h,VOCs 浓度 6000 mg/m³,主要成分为二甲苯、丁酮、乙酸丁酯,原简易活性炭吸附装置效率低,频繁更换活性炭导致成本高、二次污染严重,需升级处理工艺。
预处理:
核心处理:
去除效率:VOCs 去除率≥99%,排放浓度<15 mg/m³,符合《印刷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》(DB 31/872-2021)。
运行成本:RTO 仅启动时消耗天然气,稳定运行后依靠废气中有机物热值维持温度,能耗成本较原工艺降低 60%。
稳定性:24 小时连续运行,无需频繁更换耗材,减少固废产生。
某原料药生产企业在合成、萃取工序使用大量乙醇、二氯甲烷等溶剂,废气风量 8000 m³/h,浓度 10000 mg/m³,且含有腐蚀性成分(如氯化氢),原水喷淋处理效率不足 30%,溶剂无法回收,环保和经济成本高。
预处理:
深度回收与处理:
工艺选择依据:
关键因素:
以上案例表明,高浓度有机废气通过合理的工艺组合,可实现 “达标排放、资源回收、安全节能” 的多重目标,具体方案需根据废气特性定制化设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