项目背景
该企业年产 5 万吨沉淀法白炭黑,粉碎筛分、气流干燥及包装环节产生大量 SiO₂粉尘(粒径≤10μm 占比 85%),原采用普通布袋除尘,因粉尘吸潮导致滤袋堵塞,且未设置防爆措施,存在安全隐患。2022 年按 GB 28674-2012《工业硅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》(颗粒物排放限值 20mg/m³)实施改造。
废气成分来源
粉碎筛分粉尘:白炭黑颗粒(纯度≥98% SiO₂),含少量残留硫酸(生产过程中酸洗工序),粒径 0.5-5μm,具有强吸湿性。
干燥尾气:高温气流携带的超细粉尘(≤1μm 占比 30%),含水蒸气(湿度 60-80%)。
包装扬尘:人工 / 机械包装时产生的无组织排放,粉尘浓度瞬时可达 500mg/m³。
处理工艺流程
全密闭负压收集系统
防爆型脉冲布袋除尘器
湿式洗涤塔深度处理
最终效果
排放指标:有组织排放浓度从 300mg/m³ 降至 8mg/m³,无组织排放浓度≤0.5mg/m³,优于国家标准。
安全提升:防爆系统投用后,未发生过粉尘燃爆事故,设备故障率下降 60%。
资源回收:年回收粉尘约 800 吨(占原料损耗的 40%),节约成本 120 万元;水回用率达 90%,年节水 1.2 万吨。
项目背景
气相法白炭黑(纳米级,平均粒径 15-20nm)生产中,火焰水解和脱酸工序产生超细粉尘,原静电除尘效率不足 70%,且排放口出现 “蓝烟”(纳米颗粒团聚),被列为省级环保督办项目。2023 年采用 “多级过滤 + 冷凝回收” 工艺。
废气成分来源
处理工艺流程
高温预净化
三级精密过滤系统
一级:金属烧结板除尘器(过滤精度 0.5μm,耐温 200℃),去除 50% 的亚微米颗粒。
二级:PTFE 覆膜防静电布袋(孔径 0.3μm),结合脉冲反吹(氮气吹扫,防止静电积聚)。
三级:高效空气过滤器(HEPA,对 0.1-0.3μm 颗粒效率≥99.97%),处理后气体达洁净室标准。
冷凝回收与废气处理
最终效果
排放达标:“蓝烟” 现象消失,颗粒物排放浓度≤5mg/m³,HCl≤5mg/m³,优于《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》(GB 16297-1996)。
技术突破:解决了纳米级粉尘难以捕捉的问题,收尘效率从 70% 提升至 99.9%,年回收粉料价值约 500 万元。
能耗优化:余热回收系统降低能耗 15%,HEPA 过滤器寿命延长至 2 年(传统滤芯仅 6 个月)。
项目背景
该工厂采用沉淀法生产轮胎用白炭黑,卸料、研磨及包装环节粉尘无组织排放严重,当地环境标准要求 PM2.5≤12μg/m³,且需满足 OSHA(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)车间粉尘限值(5mg/m³)。2021 年引入 “生物纳膜抑尘 + 中央除尘” 组合工艺。
废气成分来源
处理工艺流程
生物纳膜抑尘技术
中央除尘系统
智能监控与通风
最终效果
环境与职业健康:厂界 PM2.5 平均浓度 8μg/m³,车间作业区粉尘浓度稳定在 1.5mg/m³,优于 OSHA 标准。
清洁生产:纳膜技术减少水耗 80%(对比传统喷淋),设备黏附粉尘量下降 75%,人工清洁频率从每日 3 次降至每周 1 次。
经济效益:年减少原料损耗 300 吨,节约改性剂成本 80 万美元,设备维护费降低 40%。
工艺类型 | 适用场景 | 核心优势 | 处理效率(对≥0.1μm 颗粒) | 防爆措施 | 典型案例 |
---|
防爆布袋 + 湿式洗涤 | 沉淀法白炭黑(含湿粉尘) | 抗吸潮、兼顾酸碱废气处理 | 99.5% | 泄爆片 + 防静电滤袋 | 福建三明项目 |
多级精密过滤(含 HEPA) | 气相法 / 纳米级白炭黑 | 捕捉纳米级颗粒,回收高纯度粉料 | 99.99% | 氮气吹扫 + 火花探测 | 山东淄博项目 |
生物纳膜 + 中央除尘 | 卸料 / 包装等无组织排放场景 | 节水、抑制黏附性粉尘 | 95% | 防爆电机 + 接地系统 | 美国 Cabot 工厂 |
关键技术要点
防爆设计:白炭黑粉尘爆炸下限约 100g/m³,需配置泄爆装置、防静电滤袋(表面电阻<1×10¹⁰Ω)及火花探测熄灭系统。
吸湿处理:针对沉淀法白炭黑粉尘易吸潮特性,除尘器需设置保温层(温度>露点 20℃)和脉冲氮气反吹。
资源回收:纳米级粉尘回收需采用分级技术(如气旋分级仪),确保回用料品质,避免影响产品性能。
通过上述案例可见,白炭黑粉尘治理需结合生产工艺(沉淀法 / 气相法)、粉尘特性(粒径、湿度、化学性质)及环保要求,采用 “源头控制 + 高效除尘 + 安全防爆 + 资源化利用” 的组合方案,在实现达标排放的同时提升经济效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