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精准治理API粉尘与VOCs,助力药品安全生产与环保合规
▍典型生产工序与污染物
▍行业痛点:
粉尘危害:API粉尘(如青霉素)易燃易爆(爆炸极限15-25%),且引发职业过敏反应。
交叉污染:不同药品粉尘混合导致药品纯度下降,违反GMP规范。
合规压力:需满足《制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》(GB 21903-2008)及FDA cGMP要求。
▍案例1:某大型原料药厂(年产500吨抗生素)
▍项目背景
问题:粉碎车间粉尘浓度高达2,000 mg/m³,API粉尘逸散导致厂区周边PM2.5超标,面临停产整顿风险。
目标:实现粉尘≤10 mg/m³,杜绝交叉污染,通过FDA现场审计。
▍废气成分来源
粉碎工序:阿莫西林原料粉碎产生微粉(占比70%,浓度1,800 mg/m³)。
筛分工序:振动筛分导致细颗粒逸散(占比20%,浓度300 mg/m³)。
包装工序:人工装袋时粉尘二次扬尘(占比10%,浓度200 mg/m³)。
▍处理工艺流程
密闭负压系统:
局部集尘罩 → 负压捕集(风速0.5-1.0 m/s),减少无组织排放。
核心除尘:
脉冲布袋除尘(PTFE覆膜滤袋) → 拦截API粉末(过滤精度0.3μm,效率≥99.9%)。
防静电设计 → 接地电阻≤4Ω,防止粉尘爆炸。
协同治理:
活性炭吸附塔 → 吸附挥发性有机物(乙醇、丙酮,去除率≥95%)。
▍最终效果
▍客户效益
环保合规:通过FDA审计,避免停产损失超2,000万元/年。
交叉污染防控:不同药品粉尘分离回收,药品纯度提升至99.9%。
资源回收:API粉末回用于生产,年节约原料成本800万元。
▍案例2:某中药提取与制剂一体化企业(欧盟GMP认证)
▍项目背景
问题:中药提取车间干燥工序产生含挥发油粉尘(浓度800 mg/m³),混合PM2.5导致厂区异味投诉。
目标:实现粉尘≤5 mg/m³,异味零排放,通过欧盟GMP认证。
▍废气成分来源
喷雾干燥:金银花提取液干燥产生细颗粒(占比60%,浓度600 mg/m³)。
混合工序:中药粉末与辅料混合扬尘(占比30%,浓度200 mg/m³)。
包装工序:人工操作导致粉尘逸散(占比10%,浓度100 mg/m³)。
▍处理工艺流程
湿式除尘:
文丘里洗涤塔(碱液喷淋) → 中和酸性气体,捕集大颗粒粉尘(效率≥90%,出口浓度≤100 mg/m³)。
深度净化:
脉冲布袋除尘(防静电覆膜滤袋) → 拦截中药粉末(效率≥99.5%,PM2.5≤2 mg/m³)。
UV光催化氧化 → 分解挥发性有机物(如桉油精,去除率≥90%)。
▍最终效果
▍客户效益
国际市场准入:通过欧盟GMP认证,产品溢价率提升20%。
无二次污染:废水经处理后回用至提取工序,节水率40%。
▍粉尘治理技术对比
▍优化方向
防爆与GMP合规:
布袋除尘器加装泄爆片(爆破压力≤0.01 MPa),内部表面光滑无死角。
滤袋材质符合FDA 21 CFR标准(如PTFE覆膜)。
智能化升级:
在线监测粉尘浓度与压差,联动风机变频调速,节能30%。
数字孪生系统模拟粉尘扩散路径,优化车间气流组织。
闭环回收系统:
开发API粉尘在线回收装置,直接回用于制剂生产,减少原料损耗。
纳米纤维滤材:
采用PTFE纳米纤维覆膜滤袋,对PM0.1粉尘过滤效率≥99.9%。
▍合作模式
EPC总包:设计、施工、调试一体化(工期30-60天)。
托管运营:按处理量支付费用,企业零初期投资(合同期3-5年)。
▍典型客户
某跨国制药巨头(全球Top 10药企)
采用“密闭除尘+UV光催化”,粉尘排放≤5 mg/m³,年减排固废1.5万吨。
某中药出口龙头企业
应用“湿式除尘+纳米纤维滤袋”,通过欧盟GMP认证,出口额增长35%。
Copyright © 2017-2025 惠州市玮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