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米加工厂废气与废水处理案例分析
**一、废气来源及处理案例**
1. 废气来源
大米加工厂的废气主要产生于以下生产工序:
• 清理与分选:振动筛、去石机等设备运行时产生的粉尘(粒径0.1-50μm);
• 砻谷与碾米:稻壳剥离、碾米过程中产生的油糠粉尘(含淀粉、蛋白质);
• 抛光与包装:抛光机运行和包装过程中因气流扰动导致的二次扬尘。
2. 废气处理案例
案例:益海嘉里(密山)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废气治理
• 客户背景:因加工车间粉尘浓度高且存在正己烷溶剂挥发问题,需满足《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》。
• 产生工序:稻谷清理、砻谷、碾米、抛光及溶剂储罐呼吸。
• 处理工艺:
1. 粉尘治理:采用“旋风分离器+脉冲布袋除尘器”,除尘效率≥99%,粉尘排放浓度≤62.5 mg/m³。
2. 溶剂废气处理:正己烷尾气经冷凝回收+矿物油吸附,排放浓度≤51 mg/m³,符合《居住区大气中正己烷卫生标准》。
• 处理效果:
• 粉尘排放浓度达标,年减少无组织排放粉尘0.09吨;
• 溶剂回收效率>99%,年节约成本约20万元。
---
**二、废水来源及处理案例**
1. 废水来源
废水主要来自以下工序:
• 大米清洗与浸泡:清洗水含稻壳、碎米及农药残留(COD 500-3,000 mg/L);
• 设备冲洗:碾米机、抛光机等设备冲洗水含淀粉、油脂(COD 2,000-5,000 mg/L);
• 地面冲洗:车间地面清洁废水含悬浮物(SS 200-500 mg/L)。
2. 废水处理案例
案例:某大米加工厂废水综合治理项目
• 客户背景:日产废水含高浓度有机物(COD 3,000 mg/L),需达标《污水综合排放标准》一级限值。
• 产生工序:清洗、浸泡、设备冲洗及抛光蒸发水。
• 处理工艺:
1. 预处理:格栅拦截大颗粒物,调节池均衡水质水量;
2. 物化处理:混凝沉淀(PAC+PAM)去除悬浮物,气浮法分离油脂;
3. 生物处理:A/O工艺(活性污泥法)降解有机物,COD去除率>85%;
4. 深度处理:砂滤+紫外线消毒,实现30%废水回用。
• 处理效果:
• COD从3,000 mg/L降至≤100 mg/L,BOD₅≤20 mg/L;
• 年节水成本降低40%,减少污水排放量69.12 m³/a。
---
**三、废气与废水处理技术总结**
1. 废气处理核心:
• 分级除尘:大颗粒粉尘用旋风分离器(效率≥85%),超细粉尘用脉冲布袋除尘器(效率≥99%);
• 防爆设计:设备接地电阻≤4Ω,泄爆片响应时间<0.1秒。
2. 废水处理核心:
• 生物强化:嗜盐菌或活性污泥法降解高浓度有机物;
• 资源化利用:污泥制有机肥、稻壳灰作钾肥,实现循环经济。
3. 经济效益:
• 废气处理吨成本≤0.5元,废水处理吨成本≤1元;
• 粉尘回收创收(如米糠外售)、废水回用节约水费。
---
**四、行业趋势与政策导向**
• 智能化升级:AI算法实时监测粉尘浓度和曝气量,提升处理稳定性;
• 低碳循环:推广沼气发电(稻壳制沼气)、废水热能回用技术;
• 政策要求:鼓励企业通过ISO 45001认证,获取“绿色工厂”补贴。
Copyright © 2017-2025 惠州市玮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